以“爱的语言”赋能“译”路成长 ——上外高翻学院顺利举办《非暴力沟通》主题讲座

发布者:韩纲治发布时间:2025-09-29浏览次数:10


9月26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非暴力沟通》主题讲座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特别邀请非暴力沟通深度学习者、心理咨询师海青老师担任主讲人,带领现场学生深入探索非暴力沟通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大家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价值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图片


图片




讲座伊始,海青老师以互动破冰游戏调动气氛:每位同学先进行自我介绍,下一位同学则需完整复述前一位的信息,再展开自己的介绍。在专注记忆与轻松交流的互动中,现场氛围迅速升温,同学间的距离也悄然拉近。随后,海青老师从非暴力沟通的核心理论出发,详细介绍了“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大核心要素。为了帮助大家吃透理论精髓,避开认知误区,她结合真实案例,针对性地剖析“观察”与“评论”、“感受”与“想法”、“需要”与“策略”、“请求”与“要求”等易混淆概念。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清晰易懂、具象可感。


为了推动理论落地为实用技能,本次活动设计了沉浸式互动练习环节。海青老师鼓励大家敞开心扉,大胆分享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恼,并通过分组模拟真实对话场景,沉浸式练习“联结自我、同理倾听、诚实表达”等沟通技巧。现场氛围热烈融洽,大家主动分享实践心得,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了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与应用。


图片


非暴力沟通,又称为“爱的语言”。它并非简单的话术技巧,而是一种能让人“跳出条件反射式反应、清晰感知自我与他人”的沟通思维。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无论是未来从事口笔译工作,还是日常学习中的团队协作、人际关系处理等,非暴力沟通的理念与技巧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活动是学院打造“译享空间”系列首场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了高效沟通的实用技巧,更让大家深刻领悟“沟通即桥梁”的深层意义。未来,“译享空间”将陆续推出多元主题系列活动,为高翻学子今后的“译”路生涯注入成长动能,助力其在翻译领域行稳致远。




来源 | 上外高翻学生工作组

摄影 | 成园园

编辑 | 王妙然 姜星雨

责编 | 江露 王卫萍 郭倩妙 

审核 | 葛忆翔 王瓅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