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感想
为期两周的联合国口译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段短暂而珍贵的课外研学,整段历程几乎没有寻常实习工作的疲惫感。我从心底里感谢我的导师和院长老师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看看外面的世界。
正式开会之前,我的心态比较平和,认为我们已经经过了两年的口译练习,也有过翻译国际会议发言的模拟会议,在做过译前准备的情况下,理应得心应手。可见无知的人比较无畏。第一场会议就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各缔约方平均较快的发言语速、专业名词堆叠、缩略语的频繁使用、无法理解发言人的真正意图,我好像苹果树下的牛顿,被各种困难轮流砸晕。一场会议过去了一个小时,我才真正进入状态。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的部分是我编的:由于对化学品的不熟悉,我在同传的时候时常做不到“自动化输出”,浪费了许多时间。一旦犯了密密麻麻的错,我的信心就会被打击,进而更加影响接下来的同传质量。休息的时候和搭档一同鉴赏了别的箱子的输出:中文箱熟练而平稳、西语箱紧锣密鼓、俄语箱铿锵有力......相比起来,我和搭档的输出实在是难以望其项背。仅一玻璃之隔的俄语箱子里的那位男士更是松弛感的神,一边做着自己的事情,一边丝滑翻译,而且完全不影响输出效率,给了我们一个小小的联合国译员震撼。再复盘自己的同传,简直是错漏百出。例如,由于压力和紧张,听到中文的“合适”一词时,我脑海里过了许多个西语词汇,最后却脱口而出apio(芹菜)。被吓出一身冷汗的我不知道,如果在真实的口译场景中,这样的错误是否会被追责。在箱子里的这几天令我逐渐感受到学无止境的真实,以及经验和眼界的重要性。
工作之余,我学到了很多口译专业技能之外的知识。很幸运的是,我的房东Latifa女士是一位来自荷兰的八十四岁的翻译,会说五国语言,对我很是照顾。每次回到住处,我们还会因为一些西语和英语的表达争论不休,越是这样,越是互有补益。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轻车熟路地使用同传机器、如何去理解并感受一场国际会议的走向、如何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译员融洽相处、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寻找乐趣......万般皆宝,俯拾皆是。
虽然联合国仍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但是,这段旅程让我又想起了当初选择读西班牙语口译的意义。感谢老师们,感谢我自己。
这次日内瓦之行对我来说是受益良多的,“解锁了许多“第一次”,给我带来了全方位的成长。首先是第一次参加国际组织的相关会议,联合国的参会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真正参与其中,了解了会议的各项进程安排,与会流程等等,看到、听到了各国代表们以及同传译员们所做出的努力、付出的时间,也帮助我进一步提升国际视野。当然,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同传箱内做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口译练习。由于专业原因,之前更多的是联系交传,相信在这段时间的联系后,不论是对我的交传还是同传都会起到帮助。最后,我也是第一次独自在欧洲生活半个月的时间,某种程度了“弥补”了没有出国留学的遗憾。除了高昂的物价,日内瓦还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总之,这次与张老师以及各位同学们的日内瓦之行一定是会在今后被反复回味的珍贵经历。
有机会前往日内瓦,参与三公约缔约方大会,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难得的学习经历。作为口译专业的学生,第一次身处联合国环境大会的现场,感受多边会议的运作流程,聆听专业译员的表现,并在“哑箱”中同步练习同传,这一切都让我对国际会议口译有了更具体也更敬畏的理解。
这次会议涉及的议题高度专业,覆盖化学品、废物管理、环境治理等内容,充满大量技术术语和组织名称。虽然没能听到德语,但有机会聆听中文箱译员的同传,也让我意识到,好的同传不仅要求声音平稳、语言有逻辑,更依赖充足的术语准备和稳定的心理状态,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听懂-处理-表达”三步的顺畅连接。
会议中也曾就口译服务的预算问题展开讨论,但我仍然认为,同传在多边机制中的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种高度政治性、充满细节和立场表达的场合里,人类译员仍是沟通不可或缺的一环。好的口译不仅是准确传达,更是对外交语境的把握,对话语姿态的平衡。它可以在维护对话的顺畅与理解的基础上,促进立场的表达与协商的推进。这种“桥梁”的功能,也正是口译专业的独特价值所在。
总的来说,这次的“哑箱”练习经历让我对口译的“现实要求”有了更加具象的认识,也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有了新的思考。感谢这次机会让我走进会议现场,希望未来还能以更加成熟的身份回到这样的平台上。
在此次参与瑞士日内瓦国际化学品三公约2025年缔约方大会的过程中,我经历了紧张和挑战,也收获了成长与感悟。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联合国正式大会,第一次了解其会议流程、议事规则和多语工作机制,也是我第一次在同传间中进行如此高强度、长时间的同声传译练习。能够参与到这样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平台,对于我而言是一次极为宝贵的学习机会。
在练习初期,我深刻感受到了自身在同传技巧、词汇储备以及专题知识方面的不足。面对大量专业术语和陌生表达,我常常陷入犹豫甚至慌乱,脑中不断思索如何表达却跟不上讲话节奏,这无形中加剧了心理压力,甚至影响了后续内容的处理。尤其是在听到中文箱和阿语箱的资深译员老师们以极高的熟练度、流畅度和词汇运用能力完成传译任务时,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口译学习、练习之路的漫长与艰辛,也更加意识到自己还需不断努力提升。
但随着每天的持续练习,我的状态逐渐调整,心态也日益平稳。在不断的摸索中,我逐步积累了相关领域的词汇、表达和固定搭配,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应对技巧。比如,在主席常规发言或缔约方发言中,识别出其话术结构和常见句型,使我能在遇到类似内容时快速作出反应,减少了临场的不安与迟疑。
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实务能力,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我意识到,作为一名阿拉伯语口译学习者,必须持续加强专业背景知识的积累,拓展语料库,强化同传训练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更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只有将语言技巧、知识储备与稳定心态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在各种口译任务中游刃有余,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
感谢学院给予的实习机会,让我有幸参与在日内瓦举办的2025年国际化学品三公约缔约方大会,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通过两周的练习和观摩,我深刻感受到多边会议中口译工作的专业性和挑战性。通过实际接触会议内容与现场环境,我对三公约的运作逻辑和国际谈判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开拓视野和增长见识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非常荣幸能够有这次机会来日内瓦实习学习。在两周的时间里,我了解到了在联合国的口译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也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逐渐习惯:每天早上收到大量的稿件要快速准备、发言人念稿念的飞快而译员却拿不到稿子、很多专业的化学品术语以及具体公约代表信手拈来但我们却并不了解;也旁听了中文箱老师们的翻译,真的特别厉害,觉得自己道阻且长!希望能在这次实习的基础上继续磨炼,继续前行!









